精選專欄
印度國會大選執政黨拿下單獨過半席次,印度股市上演慶祝行情!
印度總理莫迪自2014年就任以來,推出了一系列的經濟改革政策,其中包括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廢鈔政策」、「稅制改革」。一度讓整個社會出現了大幅度的動盪,GDP成長率一度也下滑跌破了7%。曾經舉國一遍反對聲浪,但在稍早,印度舉行國會改選,莫迪所領導的印度人民黨卻創下了有史以來最佳的成績,一舉拿下單獨過半的303個席次,一時間聲勢大振,究竟「莫迪經濟學」有何魅力,又未來印度股市又有甚麼機會,不禁引起投資人的好奇。
莫迪近年來爭議最大的政策,莫過於2016年所發布的「廢鈔政策」,在2016年11月8日晚上8點15分,莫迪透過電視演說宣布要廢止500和1000盧比紙幣,以新版的500和2000盧比紙幣替代,而且當天午夜12點生效。一時之間之間銀行門口出現了大排長龍的換鈔隊伍,即便政府強調12月30日前均可換鈔,仍擋不住排隊人潮以及鋪天蓋地的批評聲浪。
雖然印度政府緊急增加新鈔的印製與投放,但數量仍不足以支應市場所需,整個印度陷入了經濟混亂,包含民生消費、醫療、交通等等各個方面,都傳出因為鈔票數量不足,影響到民眾日常生活的傳聞。而混亂的局面也影響到2017年連續兩季經濟成長率均下滑到6.1%的水準,有研究機構指出廢鈔影響將重創印度經濟,短期內恐將難以恢復到過往水準。
而莫迪原本認為廢鈔可打擊黑金與增加稅收的效果,也有唱衰的聲音傳出,認為廢鈔僅僅會對中下階層民眾產生影響,真正的大戶可透過聘雇貧困民眾換鈔藉以規避政府稽查,廢鈔政策可謂弊大於利,一時間莫迪似乎有政權不穩的狀況。
另一個原本立意良善的稅改法,雖然反對聲浪相對較小,但也不乏抱怨的批評傳出。原本印度29個州有各自的稅法,對商品與服務各自課稅,因此稅務層層疊疊、非常複雜,但莫迪將之統合在GST之下,分為0%、5%、12%、18%與28%等五種稅率,全國同一標準課稅。固然大大的減少了繁雜稅制的困擾,但推行時過於急迫缺乏緩衝與宣導也衍生出不少問題。
印度為了避免新稅制造成物價混亂,在進行稅制改革同時,推出了暫時性的物價管制措施,造成意外難題。當貨品從過去的營業稅改為適用新的商品及服務稅,為了避免因直接把售價加上商品及服務稅,被視為漲價而違法,商家必須等待新的物價指引出爐再決定售價,結果商家只能先銷售舊貨,引發抱怨。另外收銀系統也因來不及配合新稅制進行調整,結果結帳櫃台大排長龍,有些外國觀光客甚至差點因此趕不上飛機。在種種的混亂局面中,印度渡過了艱難的一段時期,方才漸漸平息。
在今年4月11日至5月19日,印度舉行了全球規模最大的民主選舉。本次有投票權的民眾數量高達了9億之多,以實際投票率約67%計算,也有超過了6億人參與此次選舉。為了因應龐大的選務,總共出動了約千萬工作人員,超過百萬的投票所。根據彭博(Bloomberg)估計,本次選舉產生的費用超過70億美元。
在歷時了43天共七個階段的漫長投票過程後,終於在5月23日大勢底定。莫迪所領導的「印度人民黨」,在總共524個席位中拿下了303席,取得了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並以單獨過半的姿態穩固了政權。如此強勢的勝出也跌破了許多專家的眼鏡,並為往後的執政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雖然莫迪的政策推行略有激進與粗糙之嫌,但仔細觀察成果,會發現實具有令人驚艷的表現。莫迪自上任以來,除了積極的經濟改革外,也積極的鬆綁投資門檻,在招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世界銀行(World Bank )2018年「經商容易度(Ease Of Doing Business)」排名,全球共190個國家參與評比。從2017年的131名,跳升至2018年的100名,連世界銀行都說「這在大國之中是首創紀錄」。
以前外資在印度設公司需要60∼90天,但現在可以48小時就搞定;而且將近九成的外資,可走自動通道,不需官方事先批准。對外資的友善環境吸引了大批的資金流入,對於印度的經濟推升有著很大的助益。
而爭議頗大的廢鈔政策,雖然在打擊黑金成效上,褒貶不一,但印度政府鼓勵民眾開立銀行帳戶,並使用「統一支付介面」(UPI, Unified Payment Interface),將帳戶、手機號碼與Aadhaar號碼綁在一起。導入生物辨識系統,用戶只要輸入手機號碼、按指紋,就能轉帳、支付,對於衝高數位支付普及度具有顯著的成效。且新增1010萬納稅人,也使直接稅收大增。
另一方面,廢鈔政策也讓大量現金進入銀行系統,進而使貸款的成本下降,活絡了市場。這也是一開始各界沒有料到的意外收穫,使印度逐漸從混亂中走出。
近年來在中國人口成長萎縮的當下,印度仍維持著較高的人口增長。根據世界貨幣基金(IMF)預估,在2023年印度人口可望正式超越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數最多的國家,相較於中國具有更高的人口紅利。除此之外,印度擁有全球最多的青年人口,25歲以下的青年達6.16億人,煥發著蓬勃的活力。印度目前仍有近七成人口住在低度開發的農村,隨著莫迪加大教育普及的力度及各項針對弱勢民眾的補助,並致力於對外招商逐步降低失業率與提高民眾收入,預計2025年,印度將成為世界第三大消費市場,實具有雄厚的潛力。
隨著近年印度國民生產所得總量不斷提升,已經正式位列全球第六大經濟體。根據世界貨幣基金(IMF)預估,今年有機會超越英國,取代其第五大經濟體的地位,並逐步向第四大經濟體邁進,成長性不容小覷。
在2013年印度曾被列為「脆弱五國」,一度與土耳其、巴西、南非、印尼並列為易受外資干擾的脆弱經濟體。隨著莫迪的大刀闊斧改革措施,已開始煥發了新的氣象。這次莫迪成功連任,也讓外資對於印度政策的延續性增添了不少信心。
而去年以來,適逢中美貿易紛爭升級,全球股市都出現了大幅度的動盪。在資金撤出各國股市後,勢必須要尋找新的停泊港口,政治趨於穩定的印度就是很好的選擇。故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印度股市除了具有政策穩定優勢之外,也可享有資金湧入的紅利,相較於歐美已開發國家而言,具有更大的可能性。
統一期貨投顧 廖恩平 分析師
/統一期貨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