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選進階-交易策略賣方篇
海外選擇權怎麼操作? 交易策略賣方篇
什麼時候是「海外選擇權賣方進場時機」?
●時間站在賣方這邊
●一般來講賣方的勝率也高於買方
基本上選擇權賣方是「做空波動率」策略,觀念上:
●行情「平靜無波」有利於賣方
●反之,行情波動劇烈賣方則會面臨巨大風險
●賣方是屬於「防守」本質的策略,如何安然度過波動高的行情或意外事件就是賣方策略的勝負關鍵。海外選擇權運用實例
有了基本概念之後,以下再來舉一些實例來幫助大家理解吧:

隨著近期S&P再走出一波歷史新高的多頭,對於持有美股多單部位(美股、基金或是ETF)的投資人真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自然是上漲獲利,憂的則是到底該不該落袋為安?由於美股尚處於強勢多頭,應順勢持倉,可不用預設高點,但也可做一些避險動作,以降低回檔風險,例如搭配建立賣出S&P買權空頭部位,形成Covered Call部位,在驚驚漲的行情裏也算是個進可攻退可守的選擇。
Covered Call策略主要是持有現貨或是期貨多單,同時賣出買權,屬於中性賣方策略,行情盤整偏多時相對有利,CBOE交易所編製的BuyWrite Index長期追蹤S&P500的Covered Call策略績效,有興趣的投資人不妨研究參考。
2.有保護的賣方操作:垂直價差
由於海外期權商品波動更大,賣方操作我們建議以垂直價差切入,也就是在建立賣方部位的同時,買進同到期日更價外選擇權,也就是付點權利金買保險,把最大風險鎖住,這樣一賣一買的部位就稱為「垂直價差」:看空時建立買權空頭價差(賣低履約價買權+買高履約價買權),看多時建立賣權多頭價差(賣高履約價賣權+買低履約價賣權)。
怎麼找進場點?基本上選擇權賣方是屬於防守本質的策略,除了基本多空方向,往往對行情的研判是”哪個價位支撐或壓力不會來”,所以建議可從技術分析角度尋找支撐壓力點,同時搭配籌碼面或基本面證據來佈局垂直價差賣方部位,舉例如下:下圖是2018年2月底紐約輕原油日線,基本面有OPEC減產利多,籌碼面則是CFTC的投機法人持倉多單,欲建立看多的賣權多頭價差,從技術面出發,可抓整數關卡60塊有撐來賣出此履約價賣權(註),停損點就抓頸線58塊買進保險部位。這組多頭價差最大風險為(60-58)-(0.74-0.3)=1.56*$1000=$1560美元,最大獲利則為(0.74-0.3)=0.44*$1000=$440美元。
以上垂直價差賣方策略有什麼優點?第一,我們上面用了”佈局”這樣的字眼,是因為如此操作謀定而後動,兼顧技術面與基本面;第二,在享有賣方高勝率的同時,又控制了最大風險,不用隨著短線盤勢七上八下,操作心理層面上也具優勢。
由於賣方部位須繳交保證金,因此需要較高的資金,海外選擇權保證金計算方式請參考本篇:海外選擇權賣方保證金計算。
回「海外選擇權教學全攻略」主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