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公會設有查詢合法期貨業業務員 專線:02-8773-7303 #860 #832 請多加利用
遭遇詐騙洽詢相關事宜,可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諮詢、檢舉或報案,以市話撥打無須負擔通話費用,以行動電話撥打時,除中華電信門號免付費外,其他電信公司通話費用則為每分鐘新臺幣1元。
遭詐騙欲報案時,除直接撥打165外,另可利用165官方網站進行網路報案,透過筆錄預製系統,民眾於網路報案時可先行製作初步範本,減少民眾停留警察機關時間,並由專責人員轉介至民眾方便前往之派出所,接續完成筆錄製作等相關手續。
投保中心、期貨公會、投信投顧公會及證券商公會共同設置「證券期貨反詐騙諮詢專線」(02)2737-3434(諧音:三思三思),以便證券投資人或期貨交易人對所接收的證券期貨訊息有詐騙疑慮時,能快速得到專人服務。
為強化交易帳戶安全與保障客戶權益,並符合主管機關規定,證券商/期貨商須全面更新客戶登入電子平台帳戶密碼。
敬請您於即日起,主動進行線上變更交易密碼,若111年1月19日之前,尚未變更密碼者,111年1月20日起登入交易軟體會強制要求變更密碼。
統一e指發、期航家、統一VIP全球版、金贏島、統一統金。
統一海期通、MultiCharts、統一API、Touchance(須先更改過密碼才能登入系統)
相關操作說明請參考統一期貨官網說明
或洽所屬營業員。
造成困擾,敬請見諒。
統一期貨祝 您投資順利。
以上,感謝您的體諒及配合。
近期網路攻擊事件頻傳,為了提升交易安全,提醒您
建議使用英文含數字組合,例如:英文字母大寫+小寫+數字的優質密碼,做為交易密碼,以免有心人士取得或盜用。
行政院長陳建仁今(4)日在行政院會聽取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法務部及內政部報告「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1.5版」後表示,經由羅秉成政務委員督導相關部會重新盤點及檢討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相關方案、人力、物力及經費後,今日提出升級的打詐綱領1.5版,從「識詐、堵詐、阻詐、懲詐」四大面向積極打詐,請相關部會主動結合地方政府通力合作,並運用公私協力推動各項防詐作為,達成減少接觸、減少誤信、減少損害的「三減」策略目標,展現政府有能,人民有感。
陳院長表示,行政院自去(2022)年7月15日函頒「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透過跨部會合作共同打擊詐欺已初見成效,但政府不會以此自滿,詐騙行為仍氾濫猖獗,為國人所不容。為徹底解決詐欺犯罪現存問題,他在今(2023)年2月20日第一次召開的治安會報中即宣示,相關部會須重新盤點及檢討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相關方案、人力、物力及經費,推動升級打詐綱領1.5版。
陳院長指出,經過行政院羅秉成政務委員督導各部會重新盤點彙整後,今日提出修訂的打詐綱領1.5版報告,相關部會應針對各項新增策略及措施,依規劃進度儘速推動,並請主動結合地方政府通力合作,讓中央、地方齊心推動打詐重點工作。
在識詐方面,陳院長請內政部結合各部會執行百工百業的宣導策略,打詐國家隊不只中央部會,也要與地方政府、公私協力合作,全力加強識詐宣導,讓全體國人都能提高警覺,相互提醒,慎防被騙,成為全民反詐騙運動。在堵詐方面,請通傳會與電信業者公私協力,進行攔阻境外竄改來電詐騙及境外來電警示,數位發展部與電商平臺及物流業者共同推動電話隱碼服務,並建立政府公益簡訊專用代表門號。
在阻詐方面,陳院長請金管會透過各項精進措施與策略,如申請約定轉帳加強防詐措施、數位部建立遊戲點數防詐鎖卡及內控機制等,強化金流安全,保障合法經濟,持續督導金融機構落實臨櫃關懷提問,透過金融與司法合作,共同守護民眾財產,減少損害。最後,在懲詐方面,請法務部嚴懲詐欺犯罪,落實犯罪被害人保護,並與其他主管部會機關橫向聯繫,共同擬定查緝策略及防制規劃,強化行政監管作為,從來源端降低被害數量,遏止類似詐騙案件發生。
陳院長強調,為展現打詐決心,行政院近期陸續通過「刑法」、「人口販運防制法」、「個人資料保護法」、「洗錢防制法」及「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等「打詐五法」修正草案,嚴懲深偽詐騙、私行拘禁及人口販運,並加重相關詐欺罰則,強化網路平臺落實廣告實名制,也請各部會相互合作,運用公私協力推動各項防詐作為,達成減少接觸、減少誤信、減少損害的「三減」策略目標,展現政府有能,人民有感。 更多…
新聞傳播處/2023年5月4日
股市再傳詐騙案,不法集團從原本的通訊軟體成立詐騙投資群組,日前甫升級「2.0」版本,以主管機關名義發函法人機構,要求繳交帳戶餘額後,近日再傳「3.0」版本,假藉台灣期貨交易所名義成立網站,騙取投資人血汗錢。期交所呼籲,全體投資人一起來防詐。
期交所指出,近期接獲民眾反映,有不肖份子假冒臺灣期貨交易所名義設立假網站,誘騙民眾透過該網站開立帳戶、存入保證金及委託下單,藉此詐騙民眾金錢。
經濟日報/2022年7月3日
期交所近期接獲民眾反應,有不肖份子假冒臺灣期貨交易所名義設立假網站,誘騙民眾透過該網站開立帳戶、存入保證金及委託下單,藉此詐騙民眾金錢。
期交所特別強調,期貨交易採二階層方式,民眾需透過合法期貨商開設期貨帳戶及辦理保證金出入金相關作業,民眾下單委託時需向期貨商下單,期貨商進行保證金檢核後,再將委託單送至期交所進行撮合,故期交所並未直接接受民眾開戶及下單。
工商時報/2022年7月4日
詐騙手法日新月異,但細數詐騙手法大致可分三類,第一種是匯款式詐騙,即詐騙集團透過各種名目(如交友、家人受傷、司法案件等),指示被害人把錢匯到詐騙集團的人頭帳戶;第二種是投資詐騙,詐騙集團可能透過所謂理財說明會等,用高收益誘導投資人購買海外商品,以詐取被害人財物;第三種則是近日興起的網路盜刷,詐騙集團可能透過信件、社群平台騙取投資人輸入信用卡一次性密碼(OTP),之後再綁定電子錢包,大量盜刷。
不論是匯款也好、投資也罷,又或者是被盜刷,詐騙案件一旦發生,事後要追回財務的機率和能求償的比重其實都非常低,且過程可能花費很多時間、精力,所以與其寄望金融機構或警政司法單位亡羊補牢,最好的辦法還是從自己做起,提高警覺、減少被詐騙的可能。
工商時報/2022年7月8日
邁入數位經濟時代,詐騙手法也與時俱進。相信不少民眾和筆者一樣,最近常常收到假冒券商或銀行名義,傳送「有急事找你」或假冒名人「投資、報明牌」等炒股、投資詐騙簡訊,或要求加LINE通訊軟體,實在令人不堪其擾。
據報導,廣達電腦創辦人林百里之妻何莎遭投資假基金誆騙五千萬元、連姓本土藝人遭「虛擬男友」詐騙四百多萬台幣(警方報案紀錄)。然而,這只是冰山一角,去年全台發生二四八四九件詐欺案,其中假投資詐騙手法就有四九○四件,騙走廿點八億元,占詐欺財損近四成,歷年受騙者及金額不知凡幾。
聯合報/2022年7月21日
金管會111年9月13日與內政部警政署舉辦「疑涉詐欺境外金融帳戶預警機制啟動儀式暨金融防詐高階論壇」,宣布將透過5大措施精進防堵詐騙,並持續與相關部會合作,賡續執行防制金融犯罪相關作為。
首先,針對網銀約定轉帳部分,金管會已請銀行公會根據客戶屬性、使用需求及風險高低程度,研議網銀約定轉帳的相關風控指引,預計9月底完成,並要求銀行對於民眾申辦網銀或開啟約定轉帳帳戶服務時,應確實落實主動關懷提問。
其次,針對防制人頭帳戶進行詐騙,金管會已要求各銀行應將銀行公會彙整銀行間具共通性的異常交易態樣,納入內部預警指標及作業規範加強控管,並責成銀行公會定期滾動檢討上述共通性態樣,提升銀行辨識相關警示交易有效性。
第三,對於強化虛擬帳號控管,鑒於近期第三方支付常有遭利用於詐騙情形,金管會已請銀行公會邀請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及高檢署,共同研商建立第三方支付服務業者及賣家以虛擬帳戶及信用卡進行交易時的異常交易態樣,以提供會員銀行參考。
第四,針對與執法機關合作方面,金管會除將督促金融機構配合內政部警政署推動「疑涉詐欺境外金融帳戶預警機制」外,亦配合行政院「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所定方案持續辦理相關防詐措施。
最後,對於加強反詐騙教育宣導方面,金管會將持續辦理「走入校園與社區辦理金融知識宣導活動」,並規畫製作以防制境外詐欺主題微電影,強化民眾對跨境網路交易平台風險認識,防範民眾遭受金融詐騙或跨境投資損失。
時報資訊/2022年9月14日
臺灣證券交易所等「F4」證券期貨周邊單位攜手遏止金融詐騙,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昨(19)日以16字說明反制金融詐騙四大行動「宣示決心、協調合作、精進策略、統合資源」,9月底前將建置「金融防詐騙宣導專區」;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強調,未來將再投入資源對大眾宣導,讓反詐騙能進入台灣全民意識。
近來金融詐騙頻傳,手法不斷翻新,甚至假冒證券公司、投信名義發出假訊息誆騙民眾。在金管會指導下,證交所、櫃買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昨天舉辦防範金融投資詐騙宣示儀式,邀請金管會、證期局官員,以及銀行、證券商、期貨、投信投顧等公會共同參與。
經濟日報/2022年9月20日
期交所近期接獲民眾反應,有不肖份子假冒臺灣期貨交易所名義設立假網站,誘騙民眾透過該網站開立帳戶、存入保證金及委託下單,藉此詐騙民眾金錢。
期交所強調,期貨交易採二階層方式,民眾需透過合期貨商開設期貨帳戶及辦理保證金出入金相關作業,民眾下單委託時需向期貨商下單,期貨商進行保證金檢核後,再將委託單送至期交所進行撮合,期交所並未直接接受民眾開戶及下單。
鑑於近年金融詐騙案件頻傳,詐騙手法不斷推陳出新,為讓民眾瞭解金融詐騙手法及強化防範詐騙風險意識,期交所於官網建置「期貨反詐騙宣導專區」,提供反詐騙宣導圖卡、反詐騙宣導短片、期貨常見詐騙態樣及案例分享(包含地下期貨、非法代操、釣魚網站詐騙、跨境網路交易虛擬貨幣期貨)、合法期貨商名單、反詐騙諮詢及申訴、反詐騙新聞報導等豐富多元資訊,提醒投資大眾應審慎判斷投資訊息真實性,提升自身反詐騙防禦能力。
期交所再次提醒,民眾務必審慎判斷投資訊息真偽及來電機構真實性,以維護自身投資權益及保障財產安全。
民眾若有發現金融機構遭到冒名或自身有遭受詐騙情形,可撥打「證券期貨反詐騙諮詢專線」(02)2737-3434查證,或於期交所及期貨公會網站查詢合法期貨商名單,亦可至金管會證券期貨局網站「防範非法證券期貨業宣導專區」查詢合法證券商、期貨業、投信投顧業名單、非法態樣及投資警訊等內容。
民眾亦可利用警政署反詐欺165專線,檢具相關具體事證,向司法檢調機關提出檢舉,或透過金管會網站「受理民眾檢舉與陳情」專區提出檢舉。
經濟日報/2022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