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專欄
第一次交易期權就上手(九)-投資、投機、避險之情境說明
各位投資朋友對於期貨與選擇權都有一定的認識了吧!!
想必都具備基本的交易能力,
可以進入金融市場買賣衍生性金融商品。
但您把期權交易歸類在哪一部份的資金配置呢?
投資?投機?避險?
以下就來介紹各種情況的區別。
先來介紹投資與投機,
簡單來說投資與投機的差別:
『如果交易金融商品存在槓桿效應就為投機』;
『反之為投資』。
代表說我投入一塊錢,獲利時能賺取高於一塊錢就是投機,
雖然能快速累積財富;但所承受的風險也相對較高,
虧損時則賠超過一塊錢。
1. 投資:
承擔適當的風險,期望未來能賺取長期穩定的孳息報酬
注意「投資」屬於「長期的行為」,
其金融標的如可以穩定配息配股,
投入金錢能得到更大的財富增值效用。
有些股票、ETF都有每年配發股息與股利的情況,
像金融類股:長期股價波動度較低、有配息配股等因素,值得投資;
但累積資產緩慢,財富增值並不快速。
2. 投機:
承擔高額的風險,追求短期的超額報酬
如果只是短期想賺取股價的價差,並不是長期持有標的,則就屬於投機的行為。
上述即是對於投機的另一項定義,
所以股票與ETF也可以屬於投機行為。
最主要的投機行為仍是交易期貨與選擇權,
因為高槓桿操作吸引許多投機者進入金融市場,
一方面承擔避險者的風險,
一方面可以活絡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流動性,
使市場發揮正常的機制。
另外也可以是投機者互相投機,
雙方預測方向恰好相反,
多數為散戶、一般法人、外資、期貨自營商等,
透過期貨與選擇權,短期以『買低賣高』的操作模式,
賺取中間的價差利潤。
3. 避險:
因手上握有現貨或者從事生產製造的人,想規避現貨的價格波動風險,以穩定價格於特定區間
避險者與投機者互為反向操作,
如避險者擔心未來現貨會下跌,則賣出期貨、賣出買權、買進賣權(皆為看跌)等操作,
而投機者的手中並不需要有現貨部位,
單純對於未來價格行情走勢預測,
其承受避險者所有移轉的價格風險。
另外也可以是避險者互相避險,
最後雙方都避開了未來價格波動的風險,
達成雙贏的局面。
如下圖表示:
以上為投資、投機、避險的情境說明,
不同交易模式適用不同的情境,
請投資朋友們挑選適合自己的交易模式,
才能達到獲利最大化。
/統一期貨相關連結/